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2022-10-13 21:04| 发布者: | 查看: 22| 评论: 0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以上是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的截图,截止目前已经发文七次。

第一次见人民日报这样的官媒如此推荐电影,这部电影到底是多么精彩呢?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有影评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国内早年就拍过不少优秀的软科幻作品。

但是在硬科幻领域,《流浪地球》无疑是座里程碑式的存在,它填补了国内科幻类型片里的一大空白。

不仅如此,《流浪地球》也打破了喜剧片扎堆的传统春节档格局,让不同口味的观众有了更多选择。这对电影市场和观众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好看?

据统计,《流浪地球》首日票房1.87亿。

2月5日,导演郭帆发长文《小破球,要学会抬头!》,回顾了电影从筹备到上映的四年半时间里的点点滴滴。

随后,著名导演卡梅隆转发并表示祝贺:

祝你在漫游地球的太空之旅中好运。 更祝福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顺利。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原著作者、电影监制刘慈欣在个人微博上表示:“中国的科幻电影开启了壮丽的航程。”

自《三体》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盼望着所谓的科幻元年真正启航,只可惜《三体》始终没有拔得头筹,于是《流浪地球》就承载了几乎全部的寄托。

为什么我们需要科幻电影?

中国的科幻电影在过去并非一片空白,不过在科幻大片的意义上,在能够与好莱坞科幻电影有可比性的范畴里,《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部。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中国本土科幻,无论是文学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出版物,都是非常小众的。这也是一直没有相关科幻影视大片的最重要的原因。

直到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后,中国本土科幻才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肆意描绘未知的图景,又能提出创见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引领现实科技理论的发展方向。

从这个层面上说,《三体》是从现实出发,对极限问题提出宏大哲学思考的伟大作品。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这样评价刘慈欣——“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而很多普通读者,则直接给大刘冠以“中国科幻教父”的美名。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借着《三体》,刘慈欣把中国科幻推到了世界前沿,同时也把他自己推向了更广阔的的舞台。

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都成了“大刘”的忠实书迷。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而由于版权的原因,目前的《三体》电影正处于难产之中。这直接把开启“中国科幻电影新元年”的使命,交给了大刘的另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总的来说,《流浪地球》在叙事层面上并未打破好莱坞普通科幻灾难片的套路,都是小人物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最后拯救了世界。

从演员演技以及各方面细节上也存在瑕疵。

这意味着,它与顶级的好莱坞科幻片仍有差距。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好莱坞,依然是未来很多年里高悬在中国电影人头上的剑,《流浪地球》差《星际穿越》多远的讨论,将长期存在。

这是件好事,差距将不断劝退和击垮很多人,而生存下来的人,将是中国电影的希望所在。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当看到一群中国人,一群有着浓浓乡土情怀、却又不失家国天下之大胸怀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韧性,把地球从生死存亡的边缘给拉回来的时候,我们心中的震撼还是会溢于言表。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美国人选择坐飞船离开,

而中国人则想要拯救这个地球,他们想创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我们看惯了“一人开挂,拯救人类”的欧美好莱坞科幻片,看腻了各种“不到最后一秒绝对不剪断炸弹电线”的俗套剧情,也看烦了各种“不,为了爱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救女主而把全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的恶俗情节。

而中国科幻的《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

人们看完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爱情激情就可以办得到。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是丝毫没有凸显出中国的地位,可以说作者甚至在可以弱化中国人的身份,而是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撰写。

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再说说吴京,吴京是个“神奇”的人。

吴京投资电影,总有种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质。

《战狼2》的总投资中,相当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积蓄。

《流浪地球》拍摄时缺钱,吴京又来出资救急。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从战狼系列到流浪地球,似乎吴京一直都在参与挑战,挑战中国电影文化的缺憾,做中国电影一直做不好的类型。

吴京的电影都不是带有先锋性质的开创新电影,他是比大多数人多走半步,又始终和大多数人保持着联系。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他的个人经历以及文化背景,使他能够感受到中国人身上隐藏的那种压抑感,“我们中国的电影开头再也不是1840年以来了”,他能抓住普通中国人的这种痛点。

他也听不懂郭帆的物理,但他能感受到郭帆身后中国科幻迷在许久压抑下岩浆一般翻动的热情,就像他当年砸锅卖铁也要拍战狼的热情一样。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谈起拍摄《流浪地球》时的感受,导演郭帆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的科幻电影没有前人铺路,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这次拍摄本身其实是一次冒险,在给未来所有中国科幻电影趟路。”但这次趟路非常成功。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是啊,大家觉得中国电影工业化、标准化太差了,所以拍不了真正的科幻大片。

但郭帆团队硬是不信邪,他们采用一种非常中国的方式:在有限预算下,通过群策群力,自愿牺牲自己的个体利益。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最终实现了超极限的拍摄质量,不仅从此开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也开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大门。

虽然它不够经典,但是它绝对是一部里程碑,而且很良心的那种,为全体主创人员点赞!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微博上有人透露一个微小细节:

最后所有准备撤退回家的国际各救援队后来都返回帮忙。

而到达的次序却是按照当年汶川地震中各国救援队到达震区的次序来的,其中最后一位报名的中国下士李志是天津爆炸中牺牲的消防员。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感动的不是特效和画面,是“希望”和“牺牲”吧。

刘培强(吴京)的泪珠漂浮着,消逝在太空那一瞬,突然感觉,人生的意义更多是在过程而非结果,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牺牲是为了下一次的希望,生生不息的。

为何人民日报官微连续七次发文写电影《流浪地球》


整个计划预计持续100代人,这难道不是未来版"愚公移山"吗?这难道不是我中华文化的底蕴吗?

影片的最后:不论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永不服输,永远相信希望,哪怕2500年的征途也无怨无悔。

这大气,这脑洞,这格局,厉害!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自助开通会员后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