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社群,需要有三种思维 第一种思维:不断往里面增加分数 一个故事:有几个士兵迷路了,找不到东西吃,他们来到一个村庄,发现村民也不给他们东西吃。他们就把几块大石头搬到一起,说我们有一个秘方,可以煮出最好吃的石头汤。 很多村民来围观,他们便告诉村民,他们缺一点水,问谁可以贡献一点水出来,于是有村民拿来了水,他们又继续说,还需要一点盐和味精,又有村民拿来这两样东西。 随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让村民贡献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比如鸡肉啊,等等美食,这样煮出来的石头汤,确实很美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社群一开始就要做远景的规划,对大家来说,有什么好处,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喝到石头汤,他需要一个门槛才可以进入。 第二种思维:换梯术 一个游戏:给游戏者一些牙签,让他们去敲别人的门,告诉别人,我们在玩游戏,你能不能帮我换一个更大或更好的东西? 于是有人就拿走他的牙签,给他一盒口香糖或者旧报纸。 于是这个人又拿着换来的东西去敲下一户的门,换来一副碗筷。 他们的口径,都是要更大或更好的东西。 一个原则,就是拿着手上的东西,去换更大或更好的东西,经过这样的置换,有人可以在一晚上,用牙签换到一栋别墅或者一辆好车。 这个换梯术的思维,用在做社群营销的过程当中,非常有效果。 比如一个社群按照0-100分来算,你现在运营的社群,如果能量级是60分的话,你现在要去吸引90分的大牛,一般都是不可能的。 于是你就只能去吸引或者换65分的人,人家是愿意与你分享他的能量级的。 你找到10个65分的人,你这个社群的价值是650分,你再去与70分的人交换,人家就愿意加入你的社群了。 换梯术要换更大更好的,你要循序渐进去做这件事,不要一开始就找到这些大牛,人家看你等级不匹配,是不会愿意跟你合作的。 第三种思维:升维打击 如果在一个维度下,客户看效果都感觉差不多,就只能搞价格战。我用两个维度,打你一个维度,你是很难干过我的。 光有两个维度,还是不够的,比如说,你还应该做自明星。 这种维度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不是看对手做什么,就要做的比对方更好,而是应该为自己升一个维度,别人缺乏或者不会什么的,自己恰好在这个领域有所专长。 很多人做社群,并不成功,建立了很多群,但是很多被人屏蔽,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做社群,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先塑造你想做社群的价值。 人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能量与信息才加入群的,所以说,群的成功运营,就是高能量吸引着低能量的人。 这是一个社会的规律。 你要做的,就是从能量与信息的角度来塑造你的社群,你的社群能量高,信息丰富,你的群就会吸引很多人。 建立这样的群之后,你要做的就是设置门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到你的社群里来,要符合你的标准才能进来。 当这个人跨越了你的门槛进来,你就可以成交他。成交完之后,这个人也是自带能量与信息的。 如果你现在社群的价值是10000分,你现在进来这个人是1000分,你的社群就是11000分。这个分量级别,你就能去吸引那些不到这个分量级别的人进来。 这样的人一进来,他带有比较强的目的性,也从这个群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是可有可无,他才会重视这个群。 运营群,有些什么技巧或者步骤? 运营群,不是发个二维码,拉人进群就可以的。是有几个步骤的: 第一步,要准备好群的定位,并围绕这个群的定位,准备好很多的资料整合收集。 但是,你的社群不是只有资料,有的人是冲着社群的创始人,或者某些人而去的。 第二步,你要先邀请一些关系铁的,或者对你比较认同的人。你可以邀请一些分数不低的朋友,加入到你的社群中,塑造你的社群价值,这样,你的社群就像是奖品一样,会吸引来很多人。 第三步,你就可以设置门槛了 如何设置门槛? 第一,收费,过滤掉那些观望的人,另外可以有一些收费,有费用,社群的运营还是需要一些费用的,正好。 第二,可以让两三个推荐人举荐。 第三,要做某个任务,比如做信息的朋友圈发布,要停留三天。 做任务,就像投名状一样,你想加入,你要做一件事,你才会珍惜这个机会。 不要轻视这个门槛,门槛的价值很大,有人觉得突破不了收费的心理门槛,你突破不了,是你对你自己的社群价值,是心虚的,不够有底气。 比如你收费是1万,你提供给别人的是10万,或者100万的东西,这样反复掂量,你总能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这三步,是做好一个社群的基本必备条件,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是需要重点去关注的? 真正开始运营群了,有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要为你的社群增加一些维度。 社群建立起来了,你就要反思,你社群的价值本身大不大?如果不大,就去加大社群的价值。 为什么要强调维度,因为维度思维,太重要了。 当你采用这种维度思维之后,你会时不时停下来,我现在有几个维度了,不会只停留在 一个维度上,咬紧牙怎么努力,也只是拉锯竞争。 所以不断增加维度很重要。 不断增加维度 第一个维度,要有首领。 你既然想做社群,你就是你社群的首领。那么当你是首领的时候,你要做与首领相配的一些事。 有一些言论与信息,曾这样探讨过社群,认为社群要去中心化,我认为不对,反而社群应该有主心骨,有灵魂人物,要做自明星,你一定要站出来。 你每天怎么站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就是写文章。 我每天可以写什么呢? 你要写以下的东西,一,行业的新闻,这些新闻是别的地方可以找到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无意识接触到这些信息的。而你可以了解得知这些信息的信息源,源源不断的为群里的用户提供这一类资讯。 很多人会问,每天一篇,我能写些什么? 只要你想写的话,其实可以每天不重样。 你可以写个人的访谈。你可以采访各行业老板的访谈,让这些老板接受采访后,传播自己的文章。 第二个,写你的观点,不要担心自己观点写错,反而你有血有肉,有你的喜乐,大家才喜欢 第三个,写你的故事,提前为年老的你写自传,让人觉得你是个鲜活的人。 第四个,写你的读书笔记,你看了什么书,这个书对你有什么启发。 什么叫举一反三,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可以解释些什么现象,你将怎么运用这些知识点。 你既输出了价值,又给别人留下你善于学习的印象。 第五个,写自己的行踪。 第六点,你的理论体系。 在每天坚持写的过程中,你就不断在累积自己的势能,同时别人也能在你的文章传播中,去认识你,了解你。 很多人,会忽略首领与社群之间的关系,首领的势能越大,你就越能吸引到能量高的人进来。那你从60分提高到80,90分,你就能吸引那些90分的进来你的社群。所以说,社群与你个人品牌的建立,是相辅相成的。 资讯的寻找,还有自我坚持写文章的宣传,是需要一个资讯管理的能力的。 一个社群建立起来之后,会有探讨,也会有问诊,也有资源分享与经验分享等,这其中,涉及到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知识管理。 社群中的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很多时候,做社群,你在给别人传递知识和能量。 第一,你要先收集这些知识。 第二,加工,储存,分享。 你可以看成 一头奶牛,吃草的过程。 你找到这些草之后,你要把草进行加工,嚼烂,变成自己所能理解,一部分,供自己自身的成长,一部分,分享出去。 在社群营销里面,知识管理尤其重要。 不做知识管理,会存在哪些问题? 1、资料繁多,储存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起来不方便。 2、宝贵资料和经验不留存,遇到同样的问题,每次操作都要重新把经验与做法。 3、储存在电脑上,离开电脑后很难取到宝贵的经验。 4、团队隐性知识不能显性化,没发挥员工的潜能。 5、新人加入公司,不知道从何入手。 6、员工离职,宝贵经验随之流失。 社群聊天,很多时候,像瀑布一样,我们把每个人参与讨论的精华,全部放在公众号上,这些知识已经存储下来,这种知识管理,对于你的社群的美誉度,忠诚度传播,是很有益处。 如果我们聊完,就聊完了,现在我把我们聊过的存储下来,后面来的人,想了解你们之前聊什么,你可以分享给他,他一进群就觉得收获满满的。 无论你运营什么样的群,你想成为各个领域的社群运营顶尖高手,你需要做以下的事,就是做出自己的模型。 模型为什么好? 因为模型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模型化。 这样整理好知识管理的东西后,你还可以出书。 如果没有把当时现场交流的各个领域的高手知识整理下来,现在想起来要去整理,已经很难了。 一个是大家有没有时间,另外他当时的状态,现在能完全呈现吗? 比如把如何组织线下聚会,细节更加细化,根据聚会人群的特点再细化一下,做了一个线下聚会操作版本2.0。 聚会前做通讯录,聚会前该如何吆喝,线上如何分享,线下怎么见面,怎么聊天,怎么做好知识管理,怎么吃饭,如何做文案,如何分工,已经非常详细。 你看半小时,你就能方便复制这个模式,组织一场非常高质量的线下聚会。 诊断会是增强社群价值,增强会员满意度的非常重要的活动,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做。 你要做诊断会,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诊断的嘉宾,与被诊断的人,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差距,诊断的人,要比被诊断的人牛很多。 诊断会分两种,一种是重型诊断会,一种是轻型的诊断会。 1. 被诊断人要准备一个个人的经历。 2. 要准备好你的商业计划书。 3. 你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轻型的诊断会,你要给一个商业计划书,你写成一篇文章,罗列你的问题,我来解答,这个是新型的诊断。 一个社群,最好还要有自己的仪式感。比如迎新,迎新对于一个社群来言,对于新人来说,是一个仪式。 仪式做的好,会员对你的满意度会很高。 微信的运营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专业的人员或者团队做为支撑。 把自己优秀的一面通过特意包装和描述后,有针对性的会递给我们的受众,让他们感知我们、了解我们、接触我们,与我们成为朋友,帮助我们传播,是社群运营的成功所在。 这样设置门槛,微信群持续健康发展 设置门槛,保持群价值的纯度。 我的微信群以前是免费群,只要有兴趣的人,不需要任何条件就都可以拉进去。后来在管理群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弊端。 有些人只知道索取,当没有满足他的索取时,就会发出怨言,表现出不满意,让我觉得疲倦与无趣。 后来我果断地设置门槛,从原来的免费升级为收费100元。 这个费用与群所提供的价值比较而言,是非常便宜的。 并且对群规做了更严格的要求,对于过去没有付费的人群,可以继续留在群里,但有条件,就是必须为群提供价值,无论价值大小。 连续三个月不符合条件就删除出群,互动有效地增强,群活跃度大大提升。 当这样设置门槛后,就会过滤掉那些不愿意付出的人,有效地保持群价值的纯度。 门槛的设置,最终是要依据社群的类型来确定,看你是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社群。下面我就从群类型方面展开门槛设置的分析: 1. 产品VIP会员群 建议门槛:必须消费过产品,认可产品(当然商家有信心保证产品的性价比高),负能量客户勿留。 很明显,这样的微信群目的就是商家把其产品消费者集中到一个群组成的会员群。 其目的无非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福利养熟为回头客,新品特惠优先提供给会员等等,属会员福利性质群。意向客户可另建群管理。 2. 资源交流型群 建议门槛:成员推荐,有项目或绝活。 比如说:各行各业的老板群,个体户的负责人群,骨科专家交流群,互联网大咖秀群等。 这些模式微信群应该都是行业专家或有资源有项目的顶尖人才组建的微信群。他们的成员主要是以交流促进合作为主,都基本是以推荐制加入,而且要靠谱的推荐。 那么,作为互联网创业者,也可以组建管理推荐型社群,以达到提高群成员的质量。 3. 高价值服务微信群 建议门槛:收费,外加其它必要的条件。 如果你的微信群价值比较大,那么收费就是唯一最好的手段,收费才能过滤质量更高的用户出来,过滤同频的人有高价值观的人。 只有收费才能让你持续性的提供高价值服务 比如说培训群,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资源维护群价值。也只有收费才能保证稳健的持续发展你的高级微信群,一步一步的让你的微信群知名度越来越大。 要根据微信群所能提供的价值来设置门槛的高低。 1. 低级门槛 比如会员福利群,因为群只是为了把粉丝聚集起来方便发送一些福利,那么只要来店子消费过的人,就可以获得进群资格了。 或者只要把店子信息转发朋友圈也可以获得进群资格了。 2. 高级门槛 如果微信群提供的价值很大,那么就可以设置高收费的门槛。 可以设置几百元的收费门槛,给粉丝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设置门槛除了让自己能更好的服务付费粉丝外,还有一点就是只有付费了,群员才会珍惜,才会重视,才能在群里有所收获。 如果不是花了钱才能进去我相信也不会这么认真的去对待。 社群一定要设置门槛,没有门槛的社群,粉丝不会珍惜。 1. 收取一定费用的社群 比如说缴纳年费199或者是1000元,2000元,根据情况来决定。 2. 做任务的形式 如美食群要求买多少金额的食品才能入群。亲子乐园需要发海报到群里才能够入群,并保留三天等等这样的形式就是做任务入群。 3. 自己入群并介绍一个伙伴入群,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的 设置门槛,根据自己社群的情况来决定,但是一定要设置门槛才能够过滤不同频的人,让社群同频并健康地发展。 针对性设置门槛 根据社群的类型,分为产品型社群,资源型社群,还有老板创业型社群,这些需要针对性设置门槛的。 社群的门槛过滤核心就是过滤、吸引同频。 1. 产品型社群: 建议门槛设置:购买体验过产品的用户,或者购买金额达到一定金额 注意点:负能量一定要过滤掉,一个老鼠屎会坏掉一锅粥的 2. 资源性社群: 信任推荐,必须是群内会员推荐,有个担保、连带的概念; 还有个建议就是擅长的领域,比如有自己的绝活; 3. 创业型社群: 大家都是创业者,都有自己的项目,聚在一起一方面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结交人脉,整合资源,建议门槛设置: 1)收费+其他(比如提交作业,学习心得,乐于分享); 2)还有种比较流行的过滤方法就是做任务:比较常见的就是转发朋友圈,保留多长时间; 证明你在某方面有沉淀,如果大家不同频,聚在一起大家都难受。 门槛设置的方法和方式都可以创新,把握设置门槛的核心是过滤和吸引同频就可以了。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