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个文案诉求,硬生生去想,大概率,是不会生产出什么好点子的。在写作之前,我们要做点什么,才能让想法不断生产出来呢? 很多文案主题书,都有介绍,我更倾向于用林桂枝总结的创意四步: 01.收集资料 02.发想创意 03.放到一边 04.继续完善 前几天,我在写一个白酒软文的时候,大致上,也是按这个框架来进行的。 一、收集资料 这是一篇新闻稿需求,在写文案之前,我把需求方给的企业、品牌、产品的相关资料以及要求,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然后,又去搜集白酒历年来的行业数据,去里面找,能给予我灵感的东西。 多了解一下产品,以及产品所在的行业,结合来看,并去挖掘行业数据和白酒企业的相关点。 自己以前买白酒,会考虑到的因素和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当做素材,一并写下来。 二、发想创意 白酒的分类、酿造方式、产地、国家标准、行业动态等,每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进行发想。 确定一个核心关键,在纸上不停拓展,一个串一个,不停止发想。 不管这个想法合适不合适,先写下来再说。 三、放到一边 等我把这些东西,都弄到一起,列出一个大致框架之后,就去干别的事。 比如发朋友圈,做个图,和孩子们玩,看个电影啥的,就是不去刻意想软文的事。 但我知道,这些东西都会在脑子里自行配对,不断打乱重组。因为,潜意识会帮我梳理。 四、继续完善 最后一步,就把再次想到的东西,和原来的连接,按着框架,一步步完稿。 所有的关键点,都写上,再完整地读上几遍,继续完善,直到投稿时间不足以让自己消耗。 好点子不会凭空出现,大量收集资料以及分析的工作,是前提,也是必需。有了资料,不去进一步分析,去其糟泊取其精华,那也只是把所有好东西堆一起罢了。 好东西需要沉淀,经得起沉淀的,才算经典。沉淀下来,还要完善细节,查漏补缺,让文章尽可能更好更恰到好处。 再来说说通用的——10万+爆款文案常用的三个表达逻辑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进行表达的目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传递新信息(事/物); 2、发表某种观点; 3、号召某项行动。 按照不同的目的,给大家推荐三条惯用套路(故事线): 1、SCQA:传递信息,达成共识; 2、PREP:发表观点,取得认同; 3、AIDA:号召行动,影响他人。 套路一:SCQA 情境-冲突-问题-答案 1、什么是SCQA? SCQA,即按照“基于某个现实的情景→存在了什么不合理的情况→所以为改善这个不合理,出现了什么新物品或现在需要做什么事情。”这样的一条故事线来向他人传递新信息。 比如,我们要向小伙伴推荐一款小软件叫PPT控制器: ◆情境:在职场中时常会需要进行PPT演示,(将听众引入某种熟悉的“情境”) ◆冲突:但很多时候现场没有或者忘带翻页笔,是不是很不方便?(说明在此情境下发生了什么“冲突”) ◆问题:引发“疑问”:你有什么的方法可以解决? ◆答案:百度开发了一个小软件,PPT控制器。无须安装,保存在电脑里即可,使用的时候只要打开手机一扫描,手机立刻就能变成翻页笔,特别方便。 (讲述你要介绍的新信息内容) 套路二:PREP 立场-理由-实例-立场 1、什么是PREP? PREP,即按照“立场-理由-实例-立场”的故事线向他人传达某种观点、立场。 上栗子: ◆立场:屌丝和女孩子约会,通常都是老三种:吃饭、逛街、看电影。这些把妹的套路往往是死的多活的少。 ◆理由:拿逛街来说。容易尴尬或冷场,而妹纸的注意力也不在你身上…… ◆实例:人家看上一样东西了,你买还是不买?女孩子一般不喜欢做决定,需要你做的决定太多:去哪逛?我们怎么去?逛累了怎么办…… ◆立场:情场高手可都不会这么干哟~ 套路三:AIDA 注意-兴趣-欲望-行动 1、什么是AIDA? AIDA,即按照“注意-兴趣-欲望-行动”的故事线逐步引导他人采取某种行动。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阳光正好、轻风正好的假日,你和女友在公园约会,忽然你看到一只美丽的蝴蝶。你希望和女友一起去抓住它,于是你拉着女友就跑:我们去抓那只蝴蝶。面对你的突出其来,相信女友一定不知所措,甚至以为你脑子有病。那么,你是怎么说的呢? ◆注意:看,那儿有一只蝴蝶。(吸引注意到你要讲的东西上来) ◆兴趣:好漂亮啊!(引起她对你要讲的东西产生兴趣) ◆欲望:把它抓回去做标本吧。(通过刺激让她产生欲望) ◆行动:走!(促使行动) 今天的套路就到这儿,大家按照这个方法去操作,做新媒体文案就OK啦!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